多数人买基金的6大误区,看看你中了几个?
很多小白在基金理财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错误的观念,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买基金的5大误区,快看看你中了几个?
误区一、逢跌必补仓
一只基金如果已经涨了非常多,刚开始下跌就补仓,你只会越补越亏。
比如: 10000元买A基金,跌20%就补仓10000元,涨10%以上就能解套赚钱。
但如果基金会继续大跌,就要控制补仓的时间和金额,比如:每次定投500元,或者1个月补仓一次,降低补仓的风险。
特别提醒:任何不用动脑子的投资,都是有风险的
误区二、净值越低,基金越便宜
比如,同样两个白酒基金, A净值是1元, B净值是4元。大多数人会觉得买A更划算,同样的钱可以买到跟多份额, 1元的净值涨起来应该比4元空间大?
大错特错,这完全是炒股的思维。
净值不是基金的价格,而是基金经理的成绩单。新上市的基金净值都是1元,而老基金已经赚了不少钱,净值自然就会涨起来。
反而是老基金因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,反而更值得买。就好比,你要去理发,你更愿意选年轻的汤姆,还是资深的托尼呢?
误区三、基金分红就是领红包
基金的分红就是你买的基金里面拿出一部分盈利的钱,分给大家。
分完以后,基金的净值也会下降,羊毛出在羊身上,你拿到的本来就是你自己的钱。
比如, A基金,分红前净值2元,你买了10000元,持有5000份。基金经理决定,每份基金分红1元,你也可以得到5000元。
但分完了这么多钱,净值也要降到1元,你手里的基金就只值5000元了。你的总金额并没有增加或者减少。
分红后还有一个小BUG:你拿到钱后,并不需要用,还想继续买手里的基金,结果是你又要交一次申购费。
误区四、买的基金越多,风险越低?
我们经常听到: “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”
这句话是对的,但很多人没有理解“篮子”的意思。
比如,你买新能源行业的基金,就算买10个不同公司管理的,它整体上都差不多。一旦行业出现不利因素,大家都会。
正确的方法是,可以买股票型基金+债券基金+指数基金,通过买不同类型的基金,分散投资风险。
而且,基金数量不必太多,一个类型有1-3个就可以了,太多并会增加收益,反而增加管理难度。
误区五、跟风买热门基金?
《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》显示, 2020年新增基民中超一半是90后。他们有的用10秒/只的速度在挑选基金。
为了快速的抄作业,微博热搜的基金,身边朋友都赚钱的基金、各大媒体、雪球大V看好的基金,他们就无脑买进。但市场大跌的时候,再优秀的基金经理,一样不能幸免。
这里并不是说,以后就不碰这些基金了,相反的如果按照科学的定投方法,仍然可以跟踪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。前提是,你先学会正确的买基金方法。
误区六、主动基金不如指数基金
网上很多鼓吹指数基金的,总会提到两位大师的名言:
巴菲特: “定期投资指数基金,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,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。”
基金教父约翰·博格: “无论是上个世纪,还是最近几十年,美国的标普500都比主动基金涨得多。
这两位大师说的是美国股市这么做比较好,因为美股长期都是上涨的。
但A股的指数经常大幅度波动,牛短熊长,长期定投可能并没有比主动基金收益高。
不是说定投指数基金不好,只是它并没有市面上传的那么神。大家定投指数基金也需要谨慎!